English

走特色办学之路

1999-12-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蔺玉堂 通讯员唐代清 我有话说

汤生玲教授,生于1956年6月,1982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院教务处处长、副院长等职,1998年6月任院长。主编教材、专著10余部,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完成了国家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八·五”职教课题1项,曾3次获省科技进步奖,现承担国家教育规划领导小组“九·五”课题。现任全国职技高师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教育部聘为中等职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担负着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自八十年代以来,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地探索。该院院长汤生玲教授谈起这些,深有感触: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要瞄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办学性质的多重性特点,既属普通高等教育,又属师范教育,亦属职业技术教育,确立素质教育目标体系,走特色办学之路。

汤生玲院长认为,职技高师教育不仅要具有教育、科研两种功能,而且也要有高技术辐射功能。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形成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并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知识视野,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社会实践,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根据学院多年的办学实践,汤院长说,要办出职技高师教育的特色,首要的是培养出“双师型”人才。因为职技高师院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形成特定的职业能力,其有别于普通师范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就要求职技高师毕业生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能讲、能做、能创的人才。具体做法是,对学生考核实行学历证书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双证书”制度。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学院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培养“能讲会做”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除其他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外,规定每名学生必须在在校期间通过相关工种的技术等级合格证后,才能取得毕业证书。同时,在教学计划中突出专业技能与师范技能“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素质,形成融“技术性、师范性”为一体的办学特色。

汤院长说,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河北职技师院进行了十余年的努力,建设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了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以从师素质为核心的人文素质培养贯穿全学程。即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打破各学科的固有体系,统筹课程内容,将原来课程中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统一划为“基础课”;以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建立技能训练与考核目标体系;采用宽专业、多方向的课程模式,增强专业适应性;强调隐性课程建设,拓展教育空间,以培养学生特长。这一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4年,原国家教委以正式文件公布了以河北职技师院为主研制的“农艺教育专业教学方案(试行)”,其中农艺教育专业改革与实践获1997年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自1992年开始,原国家教委组织以河北职技师院为牵头单位的全国农技高师研究会,开始着手农业技术师范教育指导性教材的编写工作,列题研究并编纂了《农技高师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教程》,将农技高师通用技能和7个典型专业的专项技能分析列题,使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作为独立教学内容的地位更加明确,教学考评更加规范,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汤院长说通过上述改革与建设,学院培养人才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十余年来,在校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科普文章2000余篇,为社会提供技术指导并取得经济效益的项目达百余项,获经济效益600余万元;学院连续15年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两次受到中宣部、原国家教委、团中央等部门的联合表彰;有的班级被评为全国优秀班集体;在河北省两届“大学生科技十星”评选活动中,我院有3名学生榜上有名;有8件学生作品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和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中获奖。学院九十年代初的毕业生已成为河北省各职教中心相应专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有相当一部分还走上了领导岗位,相继涌现出“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

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大潮更好地服务于职教,刚刚40出头的汤生玲胸有成竹地谋划着学院发展蓝图:立足河北,面向北方,服务基层,努力把学院办成国内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